近日,北京大学数学教师韦东奕“韦神”因牙齿缺失引发广泛关注,数据显示,我国35-44岁人群中牙周健康率不足10%,55-64岁人群更是低至约5%,牙齿缺失与牙周炎是什么关系?牙周炎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?又该如何预防呢?
口腔细菌与食物残渣结合,在牙龈边缘形成无色黏着的牙菌斑。若刷牙不彻底,菌斑可硬化成牙结石。
牙菌斑中的细菌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红肿、松软,刷牙或啃苹果时出血,伴持续性口臭,此阶段及时治疗可完全逆转。
如果牙菌斑未及时清除,炎症向深层牙龈蔓延,导致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、牙齿“变长”,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加重,从这一阶段开始牙周炎造成的损伤已无法逆转。
牙槽骨逐渐吸收、丧失,牙齿出现明显的松动、牙齿间隙增大、咬合不适等症状,严重甚至牙齿自行脱落。
长期的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的大量吸收,牙齿失去支撑,进而出现松动,严重时牙齿脱落。
牙周炎常伴随有口臭的症状,这是因为牙周袋内中积聚了大量细菌和食物残渣,产生异味,影响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。
有研究表明,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。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,可能导致炎症反应,甚至加重慢性疾病的病程。
每天至少刷牙两次,,每次≥2分钟。使用牙线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,可使用漱口水辅助抑制细菌。
定期洁牙,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早期发现牙周炎的迹象,及时治疗,避免病情加重。
糖尿病患者严格监控血糖;均衡饮食,增加维生素C、钙的摄入。
一颗牙齿的脱落,往往是牙周组织长年累月溃败的结果。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、定期检查以及及时治疗,可以有效防止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。守住牙周健康,就是守住未来生活质量的第一道壁垒!
*本文内容为知识科普,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,仅供参考。
夕阳红口腔,专注老年齿科20年
021-62498957、624908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