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时间上海80岁的陈老先生前往口腔门诊咨询种牙事宜,没想到一次被拔掉9颗牙,上面那排一颗没剩,结果由于出血导致喉部不适继而引发呼吸困难、尿失禁,陈老先生最终被送进ICU抢救。
其子陈先生心有余悸地表示,“再晚几分钟老父亲命就没了” 。
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,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,有时会出现“要拔不能拔”“想拔不能拔”的情况。以下情况可能使老年人暂时或长期不适合拔牙:
未控制的高血压:拔牙可能导致血压骤升,诱发脑出血或心血管意外。需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稳定后再考虑拔牙。近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作: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,或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,拔牙的应激反应可能加重心脏负担,需经心内科评估后决定。严重心律失常:如房颤等,若未有效控制,术中可能因疼痛或紧张引发心脏骤停。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血友病患者,凝血功能严重障碍,拔牙后出血难止,可能引发大出血。
糖尿病会导致伤口愈合能力差,感染风险显著增加。需调整降糖方案,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拔牙。
严重肝功能衰竭会影响凝血因子合成,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感染和药物代谢风险,需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拔牙。
拔牙没有所谓的年龄上限,与年纪无关。具体要看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牙齿的松动度以安全为首要目标。
身体条件健康的老年人:单次2~3颗松动牙(同一区域或者同一侧上下牙,不影响饮食),间隔1~2周。复杂或高风险病例:单次1颗牙,间隔2~4周。
一般情况下,牙齿坏了先尝试保牙治疗,能保留的牙齿尽量保留。当牙齿无法修复时,拔除可以避免更多不良情况的发生。
当牙齿出现严重缺损,就像一座房子千疮百孔,无法通过补牙等修复手段恢复其功能时,就需要考虑拔牙了。它们不仅无法正常咀嚼食物,还容易反复发炎,引发口腔感染,就像烂树根一样,需要及时清理。
有些牙齿可能会从表面裂到牙根,就像一块玻璃裂开了口子,吃饭时一碰就疼,这种深劈裂牙无法保留,拔除是避免疼痛和感染的最佳选择。
严重牙周病会导致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逐渐丧失,就像大树周围的泥土被冲走了一样,牙齿变得松动。当牙齿松动到一定程度,医生判断:这个牙保不住的时候,就需要拔除。
当牙齿发生牙髓或根尖周炎,不适合治疗后保留的情况,也需要拔除。这些炎症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,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和后期安装假牙。
END
老年人在面对牙齿问题时,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。无论拔牙与否,充分的风险评估与准备是保障安全的关键。
*本文内容为知识科普,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,仅供参考。
夕阳红口腔,专注老年齿科20年
021-62498957、62490819